发布供需信息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е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е информации
中国海关总署今日新鲜出炉的数据背后,一场中俄经贸格局的深度调整正在展开。
中国海关总署8月7日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1258.04亿美元,同比下降8.1%**。其中,中国对俄出口562.38亿美元,下降8.5%;自俄进口695.66亿美元,下降7.7%。
这一下滑与俄罗斯整体外贸走势一致——俄罗斯海关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商品出口额同比下降6%,至1955亿美元。
---
01 贸易全景:数据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中俄经贸关系正经历深度调整期。2025年前七个月,**中俄贸易总额1258.04亿美元**,虽同比下降8.1%,但7月单月贸易额达191.38亿美元,呈现企稳迹象。
从产品结构看,中国对俄出口呈现“机电产品+日用品”主导格局。2025年1-5月,汽车及零部件(约20亿美元)、日用消费品(超16亿美元)、工业机械(约8亿美元)和基础原材料(4.35亿美元)构成主要出口品类。
进口方面则呈现“**能源+矿产**”为核心的特征。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自俄进口的石油原油、天然气及煤炭合计占比超90%,总额达274.38亿美元,凸显中俄“资源换制成品”的贸易模式。
02 下滑探因:多维挑战下的贸易回调
全球能源市场波动直接冲击双边贸易基本面。2024年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占总出口收入的58.4%,而2025年上半年国际能源价格震荡下行,直接影响了俄罗斯出口创汇能力及中国自俄进口规模。
政策环境变化带来不确定性。美国威胁对俄罗斯实施**100%的二级关税**,虽然针对乌克兰和平进程进展设定在8月7日至9日之间的最后期限,但此类政策风险已影响企业决策节奏。
俄罗斯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同样关键。2025年7月,俄罗斯重型货车新车销量同比减少61.6%,前七个月累计销量下降56.8%。市场萎缩直接传导至中国相关产品出口表现。
03 逆势亮点:新兴领域合作突破
铝业合作开辟“超级通道”。8月1日,俄罗斯吉润公司与澳汇(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协议,建立年规模120万吨、融资额度20亿元人民币的铝锭贸易通道。
俄罗斯水电铝碳排放强度仅为亚洲煤电铝的1/3,契合中国“双碳”目标,预计将大幅降低国内下游企业的碳排放。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俄罗斯市场表现突出。2025年7月,**汕德卡(SITRAK)以440辆销量**位居俄罗斯重型货车市场亚军,前五名中四家为中国品牌。在车型排名中,汕德卡C7H市场份额超12%,领跑市场。
能源合作经受地缘政治考验。尽管面临美国关税威胁,俄罗斯ESPO混合原油在中国市场的溢价保持稳定,8月下旬至9月初装运的ESPO原油对布伦特原油溢价维持在每桶2-2.20美元。
边贸产品价格出现上涨信号。中俄边境小额贸易中,氯化钾8月新合同价达343美元/吨,较7月上涨10美元/吨。
04 通道升级:物流网络加速织密
中欧班列“东通道”创造新纪录。截至8月6日,经该通道通行的中欧班列**累计突破3000列**,运送各类货品超过30万标箱。
区域性枢纽表现亮眼。内蒙古乌兰察布市1-7月开行中欧班列85列,同比增长46%,累计开行总量已达920列。该市创新推出的“一车双箱”装载模式,使单节车体运力提升100%。
未来物流网络将更加高效。乌兰察布正布局双向开行中俄时刻表循环班列,采取“五定”循环时刻化、钟摆式运输方式,计划在七苏木铁路场站和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福尔马切沃铁路场站,每月各开行2列点对点时刻表循环班列。
05 未来布局:新增长点加速孕育
“俄罗斯制造”加速开拓中国市场。8月28日至30日,恰逢中国情人节(七夕节),“俄罗斯制造”节暨博览会将在北京中央商务区举行,汇聚来自俄罗斯26个地区的40多家企业,展出500多种俄罗斯商品。
俄罗斯出口中心将与中国大型进口商组织B2B洽谈,为推广俄罗斯产品和签订出口合同创造新机遇。
莫斯科企业对华出口呈现新动向。2025年上半年,一家专注生产医疗器械的莫斯科公司与中方签署了出口视力矫正激元激光器的合同,香水和化妆品生产商也计划进入中国市场。
结算体系本币化持续推进。在中俄铝业“超级通道”合作中,双方确认将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货币**,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
俄罗斯ESPO混合原油在中国溢价保持稳定;北京中央商务区即将举办“俄罗斯制造”节暨博览会,40多家俄罗斯企业带来500多种商品;乌兰察布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激增46%。
这些信号暗示着中俄贸易新版图正在重构。下周,当俄罗斯出口中心与中国进口商在北京索拉纳购物中心进行B2B洽谈时,新的贸易通道可能就此打开。